note.jpg (6906 bytes)  以戒慧助定  消除五陰妄想法要 38

 

欲破除五陰,為當一併頓除或次第滅盡:

 

這五陰的根元,由於一念不覺,致真妄和合而成識,於是有五陰等重疊,次第產生,是知生是從識而起,由細而粗,即由識而行,由行而想,由想而受,由受而色;滅卻是要由粗而細,當先滅色。

理可以頓悟(即了達五陰惟一妄想,妄則本空),一念悟,五重妄想,可同時並消,那有次第?事相上說,決不能同時並消,須由淺而深次第斷盡1

我前已解劫波巾(即華巾)結為喻,詳細開示(前阿難亦云:「是結本以次第綰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理應領悟,為何仍不明白這其中道理,又有這種疑問2

你應當將這五陰妄想的根本元由,研究得明白透徹,傳示將來末法時代的修行人,使他認識五陰,雖淺深次第有異,了達其根元,全是妄想,同一虛妄,其體本空,非真性中實有,自然對生死,產生深切的厭離心,知有涅槃的至樂,不再貪戀塵勞的三界。

  備注

1《寶鏡疏》頓悟和漸除二義:

譬喻

頓悟

漸除

大海

猛風頓息

波浪漸停

若但頓悟,而不漸除,
則有解無行,執理迷事;
若但漸除,而不頓悟,
則有行無解,執事迷理;
均非正修真三摩地。

嬰兒

諸根頓生

力量漸備

太陽

頓出

霜露漸消

春筍

頓長即與母齊

枝葉分敷,節節而上

2《正脈》云:研究斯責,則的知前觀音解六結而入圓通(參閱24),全同此處破五陰而入初住。
但法數前六此五,開合參差,難以細對,略作兩結粗分攝之,
色、空乃至湛入攝前三結(動、靜、根),惟合湛二字攝後三結(覺、空、滅)。

 

prev buddhabut-l.jpg (2511 bytes) buddhabut-r.jpg (2516 bytes) next

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歡迎廣為流傳,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若有借用,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