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jpg (6906 bytes)  禪那  修證聖位的次第 24


B. 示淨緣起歷成諸位

三種漸次

       如是十二類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種顛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真心喻目,一念妄動喻捏目,亂華發生喻十二類生),皆是由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就具足如斯,虛妄亂想。

        欲修證佛三摩提,還是要從本來諸妄之因(指最初一念妄動),產生亂想處下手,分三種漸次,妄想方得除滅。如潔淨的容器中,曾盛毒蜜,必須先倒出毒蜜,並且以沸水摻和灰香,澈底洗滌,使恢復原來的潔淨,然後方可貯盛甘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除助惡的因緣

        欲修習耳根圓通,必要先除助惡的因緣。這個世界的十二類眾生,都不能夠自全性命,必依賴四種飲食,才可活命住世,就是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四種,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須飲食,方能活命住世。

        阿難!一切眾生,吃有益於身心的食物才能生,吃有害於身心的東西就會死,這些求三摩提的眾生,當斷絕吃世間五種辛菜--蔥、蒜、韭、薤、興渠。這五種辛菜,雖然無害,但熟吃能助長淫慾,生吃易動肝火,助長嗔怒。

        世界上吃辛菜的人,縱然深通三藏,能宣說十二分教,十方天仙, 嫌他的口氣臭穢, 都會遠離,不肯親近,而餓 鬼,卻在這人吃了辛菜之後,暗中舐他的唇吻,常與鬼為伍,因遠天仙近鬼魅的緣故,福德日見消減,長在困厄中生 活。

        這種吃辛菜的人,若修三摩提,菩薩、天仙,以及十方善神,都不會來守護。使大力魔王有機可乘,偽裝佛身,向他說法,誹謗佛陀所制的禁戒,讚揚淫怒癡,不妨礙正 道,信受這些魔說,必然毀戒敗行,命終之後,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完了,必墮無間地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挖空罪業的正性

        欲決定真修耳根圓通,必先挖空罪業的正性,也就是先要嚴持清淨戒律,永斷淫心(不殺、不盜、不妄等),不飲酒食肉,完全素食,並須以火煮熟吃,不可生吃。

        這樣的修行人,若是不能斷除淫欲,戒絕殺業,而想超出三界,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當視淫欲如毒蛇,如冤家賊寇,遇著就會喪身失命。因此當先持小乘的聲聞四棄八棄戒,守身不犯, 然後再行菩薩的清淨律儀, 守心不起妄 想,使一念不生,若能如是, 才是禁戒成就, 那麼於這世 間,淫心既斷,自然永遠沒有相生的業果。殺心既除,也永沒有相殺的業報。 既絕偷竊強劫,自亦沒有相互負欠的業 果,也就沒有宿債可償了。三業既除,即名為清淨人。

        這樣的清淨修行人, 修三摩提, 即以父母所生的身 體,不須等到證得天眼通,就自然可看到十方世界1 ,見佛聞法(相似天耳通),親奉聖教(相似他心通),得大神通,遊行十方世界(相似神足通),來去自在,毫無阻礙2 ,宿命清淨(相似宿命通), 永不會墮入艱難險惡的地獄、 餓鬼、 畜生等惡 道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違逆現前的業行

        欲增進聖位者,必先要違逆現前的業行(以六根奔六塵,為現在惑業,又感將來生死之苦報;今就耳根,不許出流聞塵,而使入流照性,以違逆現業)。

        如前說持清淨禁戒的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隨流放逸。因不流逸,加功進步,反聞照性,使耳根返歸本有元明4;既不緣塵,根也失去對象,因此六根反流全歸一聞性。無復見、聞、嗅、嘗、覺、知,結根之用(六用不行)5

        由是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 6。這時身心快然,極為灑脫,妙圓平等,獲大安穩7 。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 8,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此漸次進修,依所行持的成就,次第安立各種聖位。

  備註

然此三者,前二惟戒,均屬助行,後一定慧,乃為正修。所以從凡至聖,從因至果,莫不皆依正、助熏修,則知三漸次,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問:五辛何以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答:五辛為助惡之因,助淫、殺、盜、妄,四種律儀之因:熟食發淫,為淫欲助因;生噉增恚,為殺生助因;縱能宣說十二部經,無非貪求,名聞利養,妄談般若,又為盜、妄助因。是雖辛菜,能斷不食,即除助惡之因宜矣!

 

  注釋

1 色陰盡相(初信-齊初果);後文云:“十方洞開,無復幽暗。”看34B

2 受陰盡相(二、三信-齊二果);後文云:“去住自由,無復留礙. . . . 得意生身,隨往無礙。”看34B

3 想陰盡相--動靜不生(四、五信-齊三果);後文云:“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看34B

4 六信位

5 行陰盡相--聞所聞盡(七信位-齊四果);如前云:“但得六銷,猶未忘一。”看15B

6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八信位)。即前云:“山河大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正由不住內自覺境,法執蕩然,故融及世界,無有情、器之分。看15B

7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九信位)。 無縛故“妙”,無礙故“圓”。“平等”有三:

1 身量、心量,俱周法界。
2 有情、無情,同體不分。
3 自心、生、佛,吻無高下。看
34B

8 識陰盡相--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十信位)。
“密”謂秘密,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之境也;
“圓”謂圓融,交徹互攝,重重無盡之境也;
“淨”謂清淨,明相精純,纖塵不立之境也;
“妙”謂神妙,一切變現,皆不為礙之境。看
34B

此四佛境,現菩薩依、正之中,相似慈雲,覆涅槃海也(即第十地--法雲地)。蓋圓頓理融,故令似位,全似分證耳。

注:上之注釋乃依據交光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而前觀音解結之圖表(19E),乃依據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可參閱交光法師--觀音解結修證圖表(下表)。

 

交光法師--觀音解結修證圖表

解六粗
和三細

解六結 觀音解結 破五陰 越三空 所證位 所斷

6.業系苦相
5.起業相

第六結(動)

二漸次
入流亡所

色陰

人空
出分段生死

初信
(齊初果)

分別我執
(界內見惑)

4.計名字相 第五結(靜) 動靜不生
3.執取相 第四結(根)

三漸前半
聞所聞盡

受陰

二、三信
(齊二果)

俱生我執
(界內思惑)

想陰 四、五信
(齊三果)
行陰

六信

七信
(齊四果)

2.相續相 第三結(覺)

三漸後半
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

識陰

法空
出變易生死

八信

分別法執
(界外塵沙)
1.智相 第二結(空)

三漸後半
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

齊九信
(齊辟支佛)

俱生法執
(界外無明)

c.境界相 第一結(滅)

三漸後半
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

俱空
(證無生法忍)

十信
圓教初住

無明業識

b.能見相
a.無明業相

prev buddhabut-l.jpg (2511 bytes) buddhabut-r.jpg (2516 bytes) next

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歡迎廣為流傳,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若有借用,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