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Baby Makes Two

劇情

婚姻暴力
一個全身傷痕, 肋骨骨折的女病人, 被送到醫院。 病歷上已經好幾次了。 但是只有第一次, 病人承認是丈夫打的, 其他次都說是自己摔傷。 醫師認為是婚姻暴力, 應該叫警方處理, 但是病人否認, 醫師也沒辦法。 後來好不容易來了個警察, 班頓興沖沖的報告, 結果發現那警察卻就是他老公。 (怪不得, 病人認為報警沒有用。 )後來班頓再請另一個警察來處理。 那個警察跟女病人是舊識, 班頓原來擔心警方會官官相護, 沒想到後來, 那位老公警察全身都是傷, 肋骨骨折, 血胸, 被後來的警察送來急診。 警方說, 他是追捕嫌犯時不小心摔倒。 班頓心想, 一定是被後來那位警察教訓了。

隱球菌腦膜炎
上集那位愛滋的中國小孩「嘉嘉」, 因為發燒, 不說話了, (羅斯把脖子轉了轉, 發覺僵硬), 懷疑腦膜炎, 就作腰椎穿刺檢查。 結果檢體不夠, 又再作一次。 診斷是「隱球菌腦膜炎」。 這次是再發。 因為上回的藥物(Amphotericin B)已有抗藥性, 羅斯認為唯一的方法是從腰椎穿刺打藥, 這樣藥物濃度才夠, 馬克卻主張安樂死, 不要治療, 讓病人舒服過剩下的日子。 兩人吵了一架。

腦膜炎的診斷, 要靠腰椎穿刺, 就是抽取腦脊髓液, 來化驗。 腦跟脊髓都是泡在腦水裡頭, 腦部腦膜炎, 腦脊髓液會化膿, 髒髒的。 因為是相通的, 所以不必從腦部抽腦水, 從下面腰部抽就抽得到。 一般中樞神經(脊髓)是到腰椎第二節, 所以要抽要在腰部第二節以下穿刺, 才安全。 (腦膜炎, 用電腦斷層或磁振都不能診斷, 要抽脊髓液, 順便作細菌檢查跟培養)

隱球菌(Cryptococcus)其實不是細菌, 而是發霉。 這種腦炎, 死亡率很高。 愛滋病人的死因, 常常是因為得到這個感染而腦炎。 在台灣, 碰到這種腦炎, 醫師就會問, 你家附近有沒有人養鴿子。 跟鴿子糞有關。 這種菌, 因為外層有保護膜, 所以滴一滴墨汁, 在顯微鏡下觀看, 就看到烏雲一片的裡面, 有許多破洞, 陽光從破洞穿出來。 很美麗。 仔細看就看到那些「透亮」的地方是一個蛋一個蛋。 哈波說像「酵母菌」。 那就是隱球菌。 這個檢查(Indian Ink)比細菌培養還好。

大自然創造腦部時, 為了不讓任何吃到的藥物都影響腦部, 就讓腦部跟血液成分隔絕, 只有氧氣, 葡萄糖跟養分可以滲透到腦細胞, 其他雜七雜八的成分通不過。 這叫做(Blood Brain Barrier)。 雖然腦部發炎時, 會破壞一點, 基本上雜物還是很難通過。 這對醫療的「藥物治療」會造成困擾。 打針打了一堆, 到腦部卻只有一點點, 細菌殺不死。 羅斯認為, 不得已只好直接打到腦脊髓液中(Intrathecal), 這樣濃度才夠殺死細菌。 (非不得已)

末期病人放棄與否, 本來就是爭論。 馬克的值級比羅斯高。 而且, 後來講的人, 一定佔便宜。 只是兩個人一吵, 雖然是就事論事, 回家時馬克怎麼借住羅斯家?最好, 馬克還是用命令羅斯的比較好。 不經過病人的醫師同意, 直接跟病人談, 不太好。

腰痛
馬克將病人腳抬起來, 發覺沒異樣, 不是腰椎間盤突出, 開個 Feldene 讓病人回家。

這個測驗叫做 SLRT (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 腰部椎間盤突出(俗稱坐骨神經痛)會壓迫神經。 把腳伸直, 往上抬, 會把神經繃緊。 一般人不會怎樣, 但是神經有受到壓迫時, 神經這樣一繃緊, 病人會感覺從腰部麻痛下來。 左右兩邊比較一下, 就很明顯。

手臂被砍斷
一個手臂斷掉的病人, 被他老婆送來, 說是被車撞。 經過急救, 還有開刀後, 護理長告訴老婆, 生命保住了, 手臂也接回去了。 卻發現病人老婆對這個好消息反應異常。 結果, 病人老婆在毒癮打嗎啡時, 透露了實情。 手臂是自己用斧頭砍斷的, 為的是一萬美元的保險金。

其實, 就算接好了, 功能也不會恢復到完全的。 還是領得到保險的錢。 不過要經過醫療, 復健等等, 很久以後, 經過判定殘廢無法治愈, 才領得到錢。

5 mg 的嗎啡, 只是一般劑量的一半, 沒什麼好緊張。 但是, 妳報不出是打到那個病人身上, 那就麻煩了。 這會違反麻藥管理法。 依照法令, 醫院對麻藥的管理是很嚴格的。

毒癮詐病
一病人裝病偏頭痛, 被蘇珊抓出來, 是藥癮要求麻醉藥。

急診處常常有嗎啡等藥癮的病人光顧。 醫院會有名單。 Demerol 是一般手術後, 或外傷最常用的止痛打針藥。 是嗎啡的一種。 上集, 蘇珊開車時, 被一個頭髮亂亂的人纏, 他也是巴結蘇珊, 因為蘇珊有一次幫他打 demerol。

黑色素腫瘤
寇特一整天一直想開刀, 卻被分派在急診作些雜事。 一個手指被作菜刀割傷的病人, 寇特看到有個黑痣, 結果被他抓出來診斷是「惡性黑瘤」。 寇特很興奮, 因為他又可以對病人作淋巴切片手術。

Melanoma 在美國很多。 台灣較少。 (白人多, 黃種人少, 黑人更少)。 黑痣是不會變大的。 如果妳有一顆黑痣, 會越來越大, 要看醫師。 惡性腫瘤的擴散, 一般從淋巴開始。 所以作切片看有沒有擴散。 死亡率很高。
─────────

當寇特為了自己的 smart , 診斷出惡性黑瘤, 還歹到機會可以實習淋巴切片, 心中興奮得不得了時, 菜鳥女醫學生哈波, 心裡想, 一個年紀輕輕的病人, 意外得了個不幸的癌症, 可能轉移, 你在高興什麼?(沒有半點同情心)。 對於一個人生病, 每個醫師的反應都不同。 醫師跟病人的感情也會左右判斷。 上集葦芙要蘇珊放棄急救, 這集馬克要羅斯放棄治療。 上集, 我們看到腸胃權威席克斯跟班頓替肝硬化病人手術時的「冷漠」或是「冷靜」。 但是如果醫師抱住病人大哭, 像這集的那位男護士一樣, 是不是又很奇怪呢?我想, 哈波醫學生在實習時除了技術外, 醫德或心態也是一個洗禮吧。


>  這裡有一點要請教,醫生的值級是如何區分的呢?
>  是否 總醫師 >主治醫師 > 住院醫師 ?
>  在 ER 中,摩根斯坦,席克斯,馬克,葦芙,班頓,要怎麼排呢?

總醫師的全名是「總住院醫師」,還是算住院醫師,比主治醫師小。
磨根斯坦是「主任」。下面是馬克「主治醫師」。
下面是韋芙「總住院醫師」,下面是蘇珊「第三年住院醫師」。
這是急診的編制。

另外,席克司跟班頓是另一科「外科」。不是急診的編制。
席克斯是主任級主治醫師,班頓是第三年住院醫師。

羅斯又是另一線。他是小兒科。也不算急診的編制。
他的值級是 Fellow ,我不知到中文怎麼翻。
比總醫師大,但是比主治醫師小。
照理,韋芙應該管不到他。不過他算是支援。階級很尷尬。

實習醫師應該還沒有醫師執照。行醫一定要有人監督。
住院醫師是已經有醫師執照,但還在訓練。缺專科醫師執照。
主治醫師是除了有一般醫師執照外,已經有專科醫師執照。
一般病情是以主治醫師為負責人。

英文:Intern->Residant R1,R2,R3,R4,R5->R6 (CR chief residant)
->VS (Visiting Staff)->Chief




回到節目目錄
回到 ER 首頁
非常歡迎任何指教與請教。
Email: ericlin@ms1.hinet.net